学部新闻(舍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舍弃) > 正文

学部新闻(舍弃)

西安交大学子走进华为 共话民族企业技术崛起之路

日期:2020-08-10    点击数:     来源:电信学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前提下,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师生走进西安华为技术研发中心参观交流。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华为西安研究院展厅、工业生产线和终端实验室听取主题报告,同研发中心各部门技术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华为公司技术研发背后的艰辛,共话民族企业技术崛起和发展。知行合一,亦思亦行,通过走进民族企业开展实践交流,再一次激励了交大学子投身科研创新、参与科研实践、砥砺科研祖国的热情和使命。

交大桃李九州遍,卓然风骨一脉承——从校友讲述中体悟企业文化

7月2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来到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交大管理12届校友行帆女士以“小人物创造大历史”为主题,与在座师生分享了华为公司三十年来的成长故事。同学们在OpenLab展厅参观了华为各项科技成果,并重点关注了华为云、终端设备、智慧家居相关的创新技术与基础科研平台。

实践团一行与华为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从行帆女士的讲述中,同学们学习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奋斗精神、危机意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才尊重。行帆动情地说到“华为成功的背后其实就是无数小人物一起激荡人生的奋斗史诗。”

栉风沐雨三十载 砥砺奋进铸辉煌——从贫穷落后中走出民族企业

在行女士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华为公司成立之初,业务范畴仅是代理国外交换机,而在这个过程中,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在通信领域的技术欠缺和在该行业的弱势,于是毅然决然的拿出所赚的第一桶金以投入研发交换机的过程中去。在研发过程中,华为经历了数次研发和投放市场,但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个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迎难而上,终于在1993年,华为推出了第一款数字程控交换机,这标志着华为公司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该交换机被称为华为的历史性产品,是成就华为成为当今千亿级企业的奠基之石,甚至对中国整个通信产业来说也意义非凡。

代理销售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历程,让同学们意识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这也是科技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早在2010年初,4G技术还没有在国内广泛的铺开,华为人就已经开始了5G系统的研发,经过了十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注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终于在2018年完成了研发工作。并在随后的国际标准制定中,华为获得5G网络标准制定权。这意味着在通信领域,我们国家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华为公司在任正非先生的带领下,抓住ICT行业的发展契机,一步步从国内起步到亚非拉扩展市场,再到征战发明通信的欧洲大陆,最终跻身世界百强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以贸易为主的小公司起家,到成为一个通信业务遍及全球170个国家,服务30亿人的商业巨头。

滔天巨浪显英雄,艰难困苦铸方舟——从未雨绸缪中完成极限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美国意识到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崛起,对华为等国内的科技公司进行恶意打压。当同学们与华为员工谈及此事时,华为前辈们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目前核心技术的短板尤为明显,以往那种‘轻研发、重应用的拿来主义’虽能获取短期利润,却难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领域‘领跑’的转变,但‘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国之重器不立足于自身,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

前辈们在多年前做出了公司极限生存的假设,他们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于是,华为人制定了“科技自立”方案,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如今,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才使得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

前辈们的教导如醍醐灌顶,引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的新思考,只有自主研发能力强,国际地位才稳当。揆度全球,在历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把攻克核心技术作为不二的战略选择,信息化时代,各国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这都说明,要想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躬行实践中坚定初心使命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本次社会实践安排同学们与业内人士深入交流,打造了别样的“第二课堂”。行帆校友在最后总结说,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为国家的知识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则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办学定位,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希望双方今后能加强沟通合作,把师生科研与企业技术攻关结合,为促进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实践结束后,同学们深受鼓舞,坚定了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发展实际寻找科研“真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回信中的殷切嘱托,要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

版权所有:电子与信息学部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李老师 029-8266866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