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

电信学院举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老教师座谈会 推进学科史编写工作

日期:2015-03-23    点击数:     来源:

3月19日下午,电信学院举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老教师学科史座谈会,开展学院学科史编写的采访工作。参加座谈会的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退休老教师8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科编写组成员7人、院史编写组全体成员4人以及自动化、计算机学科史编写组代表等共21人。

会议伊始,我校计算机学科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计算机科学界的元老郑守淇教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的产生以及前期发展进行了回顾,重点讲述了1956年我校参与国内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研制工作的经历。我校作为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三所高校之一,为实现我国计算机从无到有飞跃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随后,鲍家元教授、王复车教授介绍了计算机学科成立之初课程设置、机构变迁和招生情况。并详细叙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校计算机学科先后参与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以及小型电子计算机(103机)的研制,郑守淇教授和胡正家教授分别担任外部设备组和电源组组长(共四个组),可谓占据我国计算机发展初期的半壁江山,为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德运教授对计算机学科经历过的快速发展阶段进行了回顾,他说:文革十年到80年代初,当时的计算机专业老师和学生一心一意搞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承担了教育部、陕西省多项重要课题,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培养大批人才,以委托培养、进修等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大量计算机人才。

冯博琴教授、陆丽娜教授就计算机学科教学发展、教材建设以及承担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情况进行补充阐述。沈钧毅教授介绍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三个小时的座谈会与会的老教授们围绕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产生,学科机构的变迁,学科专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教材的编写等畅所欲言,在提供宝贵资料的同时为学科史的编写工作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后,编写组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为学科史的编写收集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并且被老一辈教授们的敬业态度和工作事迹深深打动。

电信学院

2015年3月20日

关闭

版权所有:电子与信息学部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李老师 029-8266866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