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影响深远的一年,疫情之下,电子与信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学校、学部领导的关怀下,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同舟共济、昂扬奋进,演绎出了一个个奋勇前进的新西迁故事。
一、带头上——搬迁新港
从2019年9月份开始,通过推行全院教师创新港轮班签到制,全面保障了创新港研究生的指导质量和实验室平台建设的有序推进。截止2020年1月底,信通学院完成了创新港所有研究生工位、教学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和工会小家的二次装修和建设工作。
鸿理楼7楼信通学院研究生工位(2019年9月)
鸿理楼7楼信通学院工会小家(2019年11月)
2020年3月,疫情还未结束,但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科研、学习的脚步不停。3月底,电磁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建成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波综合测量实验平台,获得学部和学校的好评。为了配合同学们远程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学院值班老师协同物业工作人员帮助研究生开启远程桌面,维护研究生工位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保障研究生远程科研需求。
鸿理楼1楼信通学院微波综合测量实验平台(2020年2月)
疫情期间学院值班老师和物业工作人员协助研究生维护计算机远程工作环境(2020年3月)
2020年6月,全院全员入驻创新港的号角已吹响,信通学院召开入驻创新港全员动员会,调研梳理全员搬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详细解决方案。6月25日端午节上午9时,在象征着西迁精神的西迁博物馆广场,信通学院师生在“向西而歌信通院,扬帆起航创新港”口号的鼓舞下,整装出征,全员搬迁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信通学院全员搬迁入驻创新港动员和出征(2020年6月)
二、传薪火——继往开来
为弘扬无线电技术专业创始人黄席椿教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鼓励学院研究成果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信通学院设立了“黄席椿教育基金”。基金设立之初便获得了本学科西迁老教授汪文秉教授的个人捐赠12万元和西安华讯天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
“黄席椿教育基金”捐赠仪式(2020年1月) 退休教师荣休仪式 (2021年1月)
长期以来,学科的发展得到了老教师们的深切关注和无私帮助,老前辈们留下的学术和精神财富,一直在信通学院薪火相传。为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院每年举行教师荣休仪式。西迁教授汪文秉、傅君眉老师,退休教师孙漪、谈文心、李中、王婉南等10余位前辈,均亲往创新港参观座谈,对创新港建设和学科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西迁教授和退休教师到创新港参观座谈(2020年9月,11月)
正是在学院老教师们勤奋踏实、锐意进取精神的鼓舞和带动下,2020年学院青年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多位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佼佼者。陈晓明教授连续三年被IEEE天线与传播协会授予杰出副编辑奖;孙黎、杜清河老师的论文获2020年度China Communications 最佳论文奖;王慧明教授入选交叉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刘乃豪老师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符均老师在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青年教师们获得的荣誉
三、人心齐——党政共建
学院建立了定期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行政班子和党总支一起共同研讨解决学院和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创新港建设与搬迁入驻、学科评估工作中,还是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均充分展现出党政同心、师生齐心、全员聚力的良好氛围。
学院的党政建设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深切关怀。2020年12月4日,副校长王铁军参加了以“瞄准‘十四五’、研讨双校区模式下教学科研工作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为主题的航天学院力学中心与信通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组织生活会。12月29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荣命哲参加了信通学院硕0074和硕0075党支部以“学全会新精神,绘新港新蓝图”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校领导对学院的党政工作给出了全面指导。
校领导参加学院党支部组织生活会(2020年12月)
四、争科创——狠抓建设
2020年,信通学院全体教师求实创新、攻坚克难,科创工作和学院活跃度均得到大幅度提升。8月8日,依托西安交大运行的中国体视学学会智能成像分会成立,信通学院教授牟轩沁担任主任委员。该分会为全国从事成像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工程、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在9月的“科创月”活动中,学院举办了北斗导航、射电天文、深空探测、微波测量等系列专家论坛活动,向外界介绍和宣传了信通学院的科研平台和实力。
信通学院“科创月”北斗导航与射电天文专家论坛(2020年9月)
创新港的大船已拔锚起航,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信通人将聚力科研平台打造、聚力信息科技创新与发展,聚力科研成果创造与转化,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发扬西迁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交大信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