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今,人工智能已从过去高墙深院的研究演变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引擎。视频与视觉处理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属于交叉研究领域,需要通过算法与架构的协同设计来解决实时性能、硬件效率等方面的技术挑战。面对这一具有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的领域,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各类视频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瓶颈问题,便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孙宏滨所研究的方向。“我当年选择科研的初心就是喜欢电路设计,喜欢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这一点未曾改变,也不会改变。”孙宏滨坚定地说道。
把兴趣当专业伏下身子埋头干
从1999年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就读本科开始,到现在近20年时间,孙宏滨基本都扎根交大,是个不折不扣的交大“土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本科期间,孙宏滨发现自己对信息技术特别是电路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恰在这时,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王建校。“王老师是我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老师,我能有现在的成绩,与他当初的启发和指导密不可分。”从大三开始,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孙宏滨进入实验室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为他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研究生阶段,“弱电”依旧是孙宏滨的兴趣所在。于是,在测控教研室主任申忠如教授的推荐下,孙宏滨以提前攻博的方式进入电信学院人机所,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此后,孙宏滨一直致力于视频处理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先后主持承担多项面向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主持研发的一系列视频显示处理集成电路技术攻克了超高清晰度视频高效实时处理的难题,获得规模工程化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自主视频显示处理芯片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孙宏滨说:“这些荣誉的取得都与西安交大优秀、浓厚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这里有太多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老教授。不夸张地说,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如今交大的枝繁叶茂。”
先进的文化助力科技创新
工程技术难题一般都可以转化提炼为一些学术问题,并通过学术界给出的创新方法获得解决。然而,学术界给出的技术方法有时会过于复杂,难以应用到工程实际中。“郑南宁老师一直强调我们的科研工作要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孙宏滨说道,“为了解决工程实际中最关键的问题,并且直接对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我们大多数项目都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直接对接技术研发第一线,找出问题瓶颈所在,有效地进行解决。”
从2016年起,在郑南宁院士的指导和安排下,孙宏滨开始接触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并成为人机所“发现号”智能车队的带队指导老师。孙宏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带领学生进行细致梳理,明确了团队的工作主线,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科研工作方法,并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进度,有序推进科研工作进展。2017年,西安交大“发现号”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夺冠。作为带队老师,孙宏滨始终强调:“‘发现号’的成绩和荣誉是属于整个团队的,人机所已经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很多老师先后投入了相当多的宝贵精力。正是得益于优秀的团队文化,我们才能在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上取得突破。”
采访接近尾声,孙宏滨告诉记者:“先进的文化助力科技创新。我深信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一定植根于一流的科学文化当中。”
原载于2019年1月7日西安晚报14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html/2019-01/07/content_363772.htm?div=-1